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参政议政>社情民意
关于农村林区防火的建议
发布:董艳菊 日期:2016/12/09 来源: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的天然绿色屏障,森林生物通过生理代谢、生化反应、物理和机械作用,既调节、制约和改善林内的环境条件,又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临近森林地区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被誉为“地球之肺”。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在植树造林,不乱砍乱伐的同时,应当有效加强森林防火,去除隐患。

一、存在火灾隐患问题:

    1、中华民族有在冬至、春节、清明祭祖,以表哀思的传统习俗。目前,仍有部分村民在冬至、春节、清明和其他日子上坟祭祖时有烧香、烧纸点烛和燃放烟花爆竹的陋习。

    2、有个别小孩和痴、呆、傻病人在监护人不在场时,在林区及其周边玩火;有个别成年游人随意乱扔未熄灭的烟蒂。

    3、生产、秋收季节,一是存在烧田埂、烧桔秆沤土灰的传统耕作习惯;二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作为生活燃料的农作物秸秆已经被电能和液化气所代替,部分农民有清理农作物秸秆不但费时费力,且无处摆放不烧不划算的思想。

    二、措施建议:

    1、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形式、深入人心的宣传活动,牢固树立“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思想,使森林防火的意识实实在在地深入老百姓心中,积极推进森林防火全民化。自觉不在山林中乱丢烟蒂,不在野外点荒火,不烧田坎、田草;不在野外烧火取暖;不在野外烧烤食物;不在山林中燃放烟花、鞭炮和烧纸点烛的同时,自觉监督制止此类现象。

    2、扩大专业扑火队伍。扩大专业扑火队伍,直接受森防指挥部领导,主要负责森林火灾扑救、特防期巡查,协助处理其他应急事件。所选队员要求年龄在45周岁以下,政治素质高、身体素质好,善于山林作业。专业扑火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配备专业设备,统一集中训练,重点培训林火原理及扑救方法、灭火工具的使用及保养、自救逃生方法等知识,并积极开展实战演练,24小时备勤备战,确保能随时拉得出、打得赢。训练所需场地、扑救所需车辆、设备由森防指挥部统筹安排;日常办公经费、人员着装、后勤保障、扑火补助等支出列入财政预算。

    3、加强村义务扑火队演练。队员们在监督火灾隐患的同时,加强村义务扑火队的自身演练,确保火情一旦发生,拉得出、跑得快、能打仗、打得赢。各村、社已建的扑火队伍只能巩固加强,不得任意解散。在扑火工具、机具的准备上也应先期检查、检修,确保配备保持良好的状况,在火情发生后能够发挥作用,及时有效地扑灭森林火灾。

    4、在冬至、春节、清明节和其他日子上坟祭祖时节,在积极倡导鲜花祭祖等文明风俗的同时,疏堵结合,加强督察、巡视,以避免山中出现明火。

    5、管好小孩和痴、呆、傻病人,不要在林区及其周边玩火。

    6、充分发挥农作物秸秆利用价值,实现变废为宝,是解决焚烧问题的最根本途径。要解决农作物秸秆焚烧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给它一个出路,让秸秆正确地发挥它的用途,实现变废为宝,避免很大的浪费和污染。农作物秸秆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一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生物燃料,如果使用秸秆发电将减轻对标准煤的使用量,节约企业成本,降低空气污染排放;二是目前造纸原料每吨成本上涨500元,而在农村遍地的农作物秸秆正可用于造纸;三是农作物秸秆是可加工成建筑材料的,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四是可以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原料,利用秸秆进行草包、草帘、草绳、艺术品等生产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五是农作物秸秆经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处理后,能够制成营养丰富易吸收的动物饲料;六是农作物秸秆还可以制成燃气、麦杆纤维地膜、制作成木糖等等。因此我市各地应该大力引进、扶持、壮大一批秸秆需求企业,或者鼓励创业人员自主研发或到外地学习经验技术,回我市创立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对这些企业在交通运输、银行信贷、电力使用、税费征收上实行优惠政策,激励他们做大做强,这样,既发展了地方经济,又使农作物秸秆得到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实现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