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参政议政>提案发言
新经济形势下加快调整我市产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发布: 日期:2009/11/27 来源: 

市委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全会上的大会发言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世界性经济的衰退的新经济消失,国家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新的经济发展指导方针,这些新的变化无疑对我市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的产业发展战略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市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更多的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继而带来相关的系统性经济波动。国家从年初的防过热、防通胀,到年中的保发展、控物价,再到年末的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调整,必然要求我市的产业发展战略也进行适应性和跟随性变化。

从我市的产业特点看,保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还有很多。一是我市仍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区域经济增长潜力很大;二是我市的劳动力资源和资金供给仍然充裕,扩大内需和投资需求持续增长的潜力还很大;三是我市面临的市场广阔,尤其是农村这一庞大的市场还有待挖掘,可变量很多……因此,需要我们在扩大投资与拉动内需之间,寻求新的产业发展动力,需要我们“找好平衡点、打好组合拳”,切实促进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整我市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外资和外地大型企业集团对我市房地产、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领域的投资,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的形势下我市的投资和招商必然会生产新的变化。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预测和调整相应的开发战略和产业结构,势必会造成项目的投资风险和产业结构的失衡,带来资源的浪费和项目的停滞。因此,需要我们:

1、冷静正视危机迅速调整战略。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一些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外部需求减弱,创造效益越来越困难,产能面临重新调整。我市的企业首先需要反思战略方向,在财务和成本上进行调整,尽可能减少库存释放现金,消除浪费,收缩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为未来的生存做好准备。

2、苦练内功加大自主创新和精益管理。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好的企业不断创新生产研发,提升管理模式,增加人才储备,竞争优势就会充分体现,而只靠低成本扩张的企业很快就被淘汰掉。因此,企业需要练好内功,才能更加适应环境变化。

3、把握国际产业转移机遇。首先,国家实行了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出台了拉动内需的十项措施,一方面缓解了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为企业打开了市场;其次,由于西方国家的制造业不景气,给我市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

随着新的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变化,我市需要结合国内外新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展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性调整:
    1、从经济增长点来说,农业和高科技这两块是扩大内需关注的重点,需要围绕新的政策提出新的策略。

  2、从房地产领域来看,国家增加廉租房的投入势必会影响商业住宅的销售。走“住宅产业化”之路等多渠道扩大市场内需的途径是房地产业今后的必然道路。

3、从服务外包的发展看,危机发生使服务外包产业有了新的变化和调整,更多的新型服务业外包业务开始向东北、向沈阳转移。

4、从基础设施建设看,我省的3600亿投资将使我市的新开工项目和结转项目有了新的保障,确保我市今年GDP保持14%以上的速度增长需要我们“稳中求进、好中求快”。这轮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新项目的建设契机,成为沈阳新一轮发展搭建平台。

5、从调整财税资源分配看,围绕今年的“质量效益年”,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成为工作的要点。

三、调整我市产业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特点、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化“危”为“机”,采取新的产业调整对策:

  (一)把开放型经济和扩大内需发展有机结合,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以承接东南沿海产业向东北转移的有利机遇,促进区域生产力发展和合理布局,扩大劳动就业;二是以扩大内需型经济发展带动劳动就业和劳动力转移;三是以农村体制改革建立都市型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一要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靠物质消耗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三是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加快形成一批大产业、大园区、大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统筹发展,合理产业布局。一是在我市“五大任务”的目标指引下,通过分类政策实施指导,重新统筹“四大空间”的产业布局;二是在全市的特色化、专业化工业园区发展上,重点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和调控,及时增强新兴产业发展的极核。

  (四)加强沈阳经济区的区域合作,整合市场资源、共建发展平台。一是更加重视沈阳经济区区域合作中市场的作用;二是强化县域经济之间的产业集群合作。

  (五)进一步加强交通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一是着眼于改善沈阳与外部的时空格局,实现沈阳东北综合交通枢纽资源共享系统;二是加快完善城际交通体系。大力推进以沈阳主城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快速交通体系建设。

  (六)积极探索我市产业招商和引资的新模式。一是积极选择产业集群性高、而在我市和东北有较大市场空间的产业。二是积极发展商贸物流聚集性强、而我市资源优势明显的产业。三是充分利用沈阳工业制造实力雄厚,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产业总部型经济。四是大力发展对东北区域经济有引领作用的、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五是进一步加快发展航空、地铁等新兴装备制造产业,围绕市场主体,建立产业核心。

  (七)努力构建竞争有序的商贸市场体系,增强我市商业地产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在商业地产经济增长动力由过分倚重“外需”向扩大“内需”调整过程中,我市应主动抓住东部沿海商业地产、轻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着力拓展周边及东北消费潜力较大区域市场,提升我市东北商业中心的商业辐射和聚集能力。

(八)建立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绿色通道”。扩大农村消费规模,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机已经成熟。扩大农村消费规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内需型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