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参政议政>提案发言
关于促进我省小微工业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发布:致宣 日期:2014/07/07 来源: 

    小微工业企业是经济发展中较为活跃的细胞,在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我省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我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一)数量较多,并呈现较强的地域集中性。

    截至2011年末,全省有小微工业企业约6.4万户,占全省工业企业的97%左右;小微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2235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近2071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0%和40%左右;小微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达到223万人左右,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1%左右。小微工业企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小微工业企业在我省各市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城市,其他地区发展步伐则相对缓慢。从企业数量来看,2011年沈阳和大连小微工业企业数量占全省总量分别为25%和23%左右,其他城市小微工业企业数量较多的依次是鞍山、营口、丹东、锦州,其比重分别为10%、7%、5%、5%。

   (二)两大城市发展较好,收入和利税总额占全省的半壁江山。

    沈阳、大连两城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较好,收入和利税总额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1%和42%;沈阳市的两项指标所占比重分别为30%和27%,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大连市两项指标所占比重分别为16%和15%。

   (三)涉足行业较多,主要集中在制造加工行业。

    除烟草制品业外,我省小微工业企业在工业类其他40个行业均有所涉足,主要以设备及器材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金属非金属制品行业为主。虽然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单位数量还是从用工人数看,通用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均在第一位,数值分别为11%、16%和12%左右,但都没有超过20%的比重,因此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行业分布仍较为分散。

   (四)近年发展迅速,在辽宁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小微工业企业在辽宁各市人口就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全省来看,小微工业企业带动就业人口约222万人,占工业企业全部就业人口的50%左右。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小微工业企业也占全部工业企业的一半以上。

    二、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作用较大,但是仍然存在创新、竞争能力不足,成本上升快、用工需求减弱,发展环境欠缺,利用国家政策不足等问题,小微工业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

   (一)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受惠面较小。

   近年国家、省、市针对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为小微工企茁壮成长创造了环境。由于政企之间交流沟通渠道不畅,宣传力度不够,小微工业企业政策知晓率偏低,信息不对称现象时常出现。据调查显示,只有少数小微工业企业享受到“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得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而大多数小微工业企业没有得到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

   (二)生产成本增加,税负较重、微利生存。

    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下游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上涨的空间非常有限,而产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指数持续倒挂,造成成本压力居高不下。一是用工成本增加,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调查显示有25.7%的企业认为当前用工成本上升快,应付职工薪酬增速同比上升1.3%,企业员工人均工资由原来的平均3000元上涨到3500元,工资涨幅12%左右。二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快,制约了小微工业企业自身发展。调查显示,,经营压力增加。

近年来,虽然国家在税率上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优惠和扶持,但具体落实还没有全部到位,目前税率仍偏高,多数企业负重经营。调查显示,今年小微工业企业上缴税金比去年增长约8%左右,有多数的小微工业企业认为税费负担较重,经营压力增加。

  (三)创新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低

   大部分民营企业处在简单、粗放式的生产加工阶段,多数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产业中,缺乏长远战略规划,满足于现状,不敢甚至不愿意改变。我省80%以上的小微工业企业对当年生产发展规划时,没有新产品研发计划,72.8%的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无品牌。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缺少技术型人才,导致创新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低,其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式为自己摸索、模仿和卖方提供技术支持。由于受到专利权限等诸多问题限制,很难形成自己独立的技术,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能够成为著名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少,所占市场份额低,这又导致经营业主缺少资金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技术,短期效益行为突出,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内部竞争激烈。

   (四)融资难,民间借贷成本高。

    银行作为中小微工业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近年来虽然也都纷纷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给企业融资带来不少便利,但相对来说能够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微工业企业相对较少,一是国有银行门槛高,对贷款资质和抵押的审查相对较为严格,下款周期较长;二是商业银行手续多,费用高。很多不符合国有银行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把目标转向地方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都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且对中小微工业企业的贷款多为一年期,企业每年都要重新办理贷款手续,支付手续费用。三是民间借贷最便捷,利息成本太高。当前民间借贷的主要途径主要是各类租赁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典当行、私人投资以及亲朋好友拆借等。相对于银行贷款的复杂繁琐,民间借贷相对便捷,对于解决中小微工业企业暂时的资金周转不灵情况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民间借贷高额的利息成本也让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不少中 小微工业企业选择民间借贷大多是迫于无奈。

   (五)人才匮乏,人才招募困难,缺乏竞争力。

      我省小微工业企业职工素质普遍偏低,高素质人才缺乏情况严重。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认识的偏见,很多人不把小微企业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认为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再加上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自身对人才的重要性和利用性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在对人才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上也欠缺优惠政策,致使小微工业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匮乏,人才招募困难,市场需求的疲软抑制了企业的用工需求、用工成本的上升又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使利润空间缩小,迫使小微工企用工需求减少。这种恶性循环造成用工单位需求减弱与招工难并存的问题,最终导致小微工业企业人才匮乏,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不足,销售能力差,管理水平低下,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我省小微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落实相关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小微工业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服务与扶持,一是各级政府应继续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支持;二是要继续搭建和完善针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平台,通过多媒体、现场推介、展板、项目资料、洽谈和签约等方式开展项目对接活动,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水平;三是简化对小微企业审批手续,可以由审批制改为准入制。同时,所有审批环节在网上运行,审批结果网上公示,通过信息化促进规范化,严控自由裁量权,杜绝各类暗箱操作等现象。

      (二)建立小微工业企业集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应对成本上升压力。

      我省小微工业企业小而散,关联度低,由于长期保留着各自为战的经营特点,在原材料采购环节无法形成规模批量,与大中型企业始终保持着竞争劣势,成为小微企业生存难的一大原因。整合小微企业资源,集群式合作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一是通过行业协会形式实现原材料的批量采购,从而降低采购成本;二是构建服务平台,缓解企业用工困难,使行业内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有助于培养行业专业人才团队以及保持劳动力资源的行业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省内小微企业的先天缺陷和后天障碍。三是积极引进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等新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专、精、特、新上做文章。选择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业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比重,延长原有产业链,提高面市场占有率。

     (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我省小微工业企业多以劳动性密集型、粗加工型的传统产业为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数企业没有技术实力和优势。所以提高小微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应当是目前破解转型升级的难题,使小微工业企业走出低谷的突破口。一是加强人才引进,为企业引进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大开方便之门。特别需要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企业家、学者和技术带头人;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从对传统技术、传统工艺的改造入手,实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针对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上的薄弱环节,加大技改力度,改善提升装备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构建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

      银行为提高贷款质量设置较高门槛,优惠政策难以惠及众多小微企业。所以,建立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是鼓励银行推出有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借贷产品,制定以专利、品牌和订单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贷款的具体措施,切实保障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畅通;二是逐步放开权限,使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阳光化操作,使其成为正规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纳入金融监管范围。三是发展和鼓励创立小型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小微企业服务。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实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

     (五)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提升小微工业企业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

      小微工业企业以私营为主,经营管理不规范,管理思想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家族式、个人式的粗放管理非常普遍,管理不规范,创新能力不强,束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针对当前小微工业企业的经营者和劳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一是有针对性的为企业经营者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交流学习,提高业主素质,改变传统经营管理观念;二是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为小微工业企业培训和输送更多的具备一定技能的实用型员工。三是强化小微工业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意识,让企业经营者转变观念,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增强效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等实施目标管理。四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助推小微工业企业管理升级。地方政府要在人才引进时推出切实可行的奖励人才、尊重人才的鼓励政策,避免政策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使人才不仅能够在当地自产,而且还能够在当地扎根。

(执笔人:富莹)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