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吃可是一件大事。改革开放40年,我从呀呀学语到年届不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自家餐桌的变化。从物资匮乏凭票购物到当前东西南北珍馐不尽,百姓餐桌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无论你跻身城市,还是居住乡野,而今的一日三餐都会让你品味出“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富足”。
午饭时,听同事——一位年轻的妈妈说:“家里的孩子不爱吃饭,咋办呢?”有同事出主意说一会儿到商场买些小食品,当做吃饭的奖励。是啊!现在的小食品真是太丰富了,世界各地不同款式的包装,各种食材不同仿生的形状,各种顔色不同口感的美味,诱惑的不只是孩童。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依稀仿佛间看到了70年代孩提时的我。那时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物资匮乏。粮、油、肉、糖等日常食品、用品都是凭票供应。供销社是商品供应的主要渠道,印象中副食柜台里有动物饼干,它们是仿照小鸡、小狗、小鸭的图案做出来的,其实都是一种口味,谁买售货员就给谁从装饼干的纸盒箱里往外称,称好后倒在一张四四方方土黄色的草纸上包好,再用纸绳一系,拎上即好;手指饼干就像手指一样细长;儿童乐饼干传到了今天,小超市里还有卖的;至于质量较好入嘴即化的奶豆饼干,记忆中父亲只给老家亲戚买过几次,童年时的我没有吃过。面包只见过一种,一毛(角)七一个,谁买售货员就一手用竹夹从装面包的纸盒箱里夹出一个,另一只手用一张较小四方的土黄色纸一裹即付货了。蛋糕、糖果品种较少,印象中硬糖有椭圆形、有方形的、月牙形的;软糖有山楂糖、高梁饴、皮糖,花生牛轧糖、大白兔奶糖很少见,这些只有在过年时才给买来吃。凭票购物的年代,粮票要用来买粮食的,面包、饼干平常就不要想了。若有个头疼感冒肚子痛的,父亲这时就一定会去供销社买瓶水果罐头,说也奇怪,大半瓶罐头下肚,身体的不适就全好了。
童年的记忆中,老家每年都会来几批亲戚和老乡小住,印象中只有爷爷带过家乡特产——烧饼(小碗大的烧饼,表皮一层密密的芝麻,里面有红糖馅,很好吃。)而其他人基本上是空手来,好客而思念家乡的父亲,善良贤惠的妈妈总是把家里本就供应不多的白面、精粉、大米做给他们吃,而我们姐妹,妈妈是不准上桌的,一到他们吃饭时,就让我们到院子里玩,每次他们都吃得精光,我一直惦念的韭菜炒鸡蛋,一口都没给年幼的我留,一口都没有。而一直在忙碌的妈妈在他们吃好后,再重新收拾好饭桌端上来苞米面饽饽,苞米面糊糊,萝卜条咸菜,我家人吃。离开家乡千里孤身在外工作的父亲,从来不在他们面前诉说自家日子的艰难,每次他们走后,家里都没粮,爸爸、妈妈一面到邻居家借粮,一面带着姐姐们到田野里挖野菜,回来将野菜洗净剁碎洒点盐和上苞米面,贴在大铁锅内侧上部做大菜饼子给我们吃,野菜是苦的,常吃不爱的,即便如此,挖野菜人家不少,野菜也不好找的,只能喝稀稀的糊糊了。说到糊糊想起了另一件吃食——油茶,那是父亲买给爷爷的,辛劳一辈子的爷爷每次都在给大堂兄忙完农闲的冬天来,每次爸爸都买点糕点和油茶,给爷爷吃,我们是没份的。一次,从外面玩过回家的我,正看到爷爷端着一碗热气腾腾冒着香味的油茶,爷爷喊我说”小六儿,过来,给你喝,我溜过去嘴唇刚碰到碗边的油茶,就被发现我回来的妈妈叫了出去:告诉我,小辈要孝敬长辈,那是给爷爷吃的东西,你吃的日子在后头呢。可我忘不了唇边舌尖油茶的香味。爷爷回老家后,我跟妈妈要油茶喝,妈妈拿出了包油茶的纸给我看,纸上除了油浸过的痕迹,一点儿油茶也没有,我瘪着小嘴眼泪都快掉了下来,妈妈哄我说:“小孩儿,你别哭,我现在给你做,你等着。”年幼的我乖乖地跟在妈妈身后,看着妈妈刷好大铁锅,抱来干草,点燃锅灶,我了拿着烧火棍像模像样地捅着柴火,看着妈妈将苞米面放入锅中炒熟,我就那样眼巴巴地瞅着,不时用舌尖舔舔嘴唇,期待着记忆中的美味,看着妈妈将炒好的苞米面用开水冲好,一边端着一边用嘴吹着热气,怕烫着我,我热切地喝了一口妈妈端给我的没有油、没有糖,更没有青丝玫瑰的苞米面“油茶”,感觉一点儿都不香还粗粗地拉嗓子,我嚎啕大哭,这时的妈妈一边叹着气,一边用围巾角擦着眼,我从没看到妈妈哭,我愣住了,不哭了,也不闹了,慌慌的我告诉妈妈我不要油茶了。
春天的山野,让懵懵懂懂的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慷慨与神奇,马咕噜花、马兰花、山东花(野百合)等不同的野花装点着我家的餐桌,荠菜、曲麻菜、大脑甭(小头蒜)、婆婆丁(蒲公英)等野菜丰富着我家的餐桌,忘不了妈妈做的嫩青团、榆钱汤、槐花饼,更忘不了姐姐们从山巅采来的零食——植物:狼爪子、狗尾巴点儿、酸娘娘儿、羊奶子,酸酸涩涩的垫嘴吃。时至今日,还很怀念那时的吃食。伏天时,紫色的天天(龙葵)、黑色的窝糜、红姑娘(锦灯笼)、茄子、黄瓜,挂在脖子上的芸豆粒串,甜甜的玉米杆,我们换着样儿吃。金色的秋天来临时,小小的山里红、茅莓、欧玲、榛子倒也丰富。不过到了无啥可采的冬天,只能吃储存的萝卜、土豆、窝瓜、大白菜,不过姐姐们会引着我吃大葱白、酸菜心、白菜根、胡萝卜,吃得也挺香。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1979年邓小平指出:“要搞多赚钱的东西,允许个体户开饭店、小卖部。”这大大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记忆里,粮食奇迹般的一下就多起来了。粮食、油盐酱醋糖,各类副食品,肉、蛋、鸡鸭鱼等都有。上小学后,玉米面、高粱米等粗粮逐渐从我家的餐桌上淡出,馒头、花卷、大米饭这样的细粮则成为主角。饱读诗书的父亲很重视传统节日,元旦、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每逢节日,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相关饮食,给我们讲这些节日的来历,教我们背诵相关的诗词,我们姐妹都耳熟能详。每月父亲开资后开始给我们姐妹几元零花钱。5分钱的冰棍,一毛(角)七一个的面包,两毛(角)钱一根的麻花,三分钱一片的泡泡糖,一分钱一块的硬糖块,冰糖葫芦、山楂片、苹果干、梨干都能买来吃,不用粮票了。老家的亲戚渐渐的不来了,听说他们的生活都好了起来,有的成了万元户。上初中后吃得愈加丰富,自家餐桌上不但有瓜果、细菜、蛋、鱼、还有肉。父亲给我们的零花钱也比以前多了。中午放学后,我常去小吃部或商店买了吃。尤其进入大学,九十年代后,食堂里的饭菜花样渐多。城区餐馆多得像雨后春笋,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馆随处可见;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果,冬天不用再只啃萝卜白菜了;后来超市也开始普及,带独立塑料包装的小食品也多了起来。进餐馆尝鲜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家遇喜事、亲友聚会等,往往到好一点的饭店、酒家摆席,又省事又有面子。那时候刚时兴自助餐,许多人都好奇要去尝一尝。再往后,全国各大菜系互相渗透,从餐桌上消失的粗粮、野菜又意外地受到了食客的青睐,重新成为饭桌上的新宠。随着各国饮食的涌入,中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列巴、法国大菜、意大利披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等纷纷进驻,人们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美食。
进入新世纪,随着餐饮服务日趋多元化,餐厅已不只是吃饭的地方,也是大众休闲、娱乐的好所在。农家乐、饭店、酒楼,火锅小吃,举目皆是,进餐馆撮一顿也是家常事。饮食行业繁荣昌盛,农村乡镇也开设了一家家食品超市。食品物资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物美价廉,争相竞售。三餐粮足早巳是居民的现实,顿顿有肉巳是百姓寻常之事。很多以前听都没听过、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什么人参、燕窝、海参、鲍鱼,现在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一般人都能吃得起了。精美的饮食走进了千家万户,色、香、味、形俱全。想吃啥,一个电话,方便快捷的美团送餐到户。而最关键的是,那时是有钱买不到,如今是商家争着卖给你。改革前后,二者是无法比拟的。
进入新时代,饮食习惯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吃的要求更高更精。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已从追求温饱向营养健康科学转变。外来的大品牌越来越多,本地的小吃店也越来越有特色。人们再也不用为吃不饱、吃不好发愁了,现在发愁的是减肥。对许多家庭来说,如何给“小宝贝”搭配一日三餐的科学饮食才费脑筋,当孩子胃口不好吃不下时,忧愁担心地不得了,有的还会看医生吃药调理。现在常常看到孩子在家长的哄劝下吃饭,这都是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动写照。佛曰:“一粒米里看世界”,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餐桌上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从吃不饱到吃饱,再到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文化,舌尖上的变化,见证了一个家庭一代人的生活变迁,也折射出了改革开放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红利。
40年衣食住行的变迁,彰显了家庭的兴旺,折射了社会的进步,揭示出国家的发展,预示着民族的未来。我们将乘着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踏上新的征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再接再厉,谱写中华民族更加壮丽的篇章!
CopyRight 2012-2016 中国致公党沈阳市委员会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常德街8号
电话:024-22892408
邮编:110003 E-mail:zgdsys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