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致公文苑>散文
沈阳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变
发布:沈致宣 日期:2018/11/16 来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不论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确定;不论是企业所有制的变革,还是农村的包产到户;不论是高考制度的恢复,还是中国硅谷中关村的兴起,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着人民群众的命运。沈阳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走过了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作为一个老沈阳人亲身经历了、见证了、享受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变,给我们家庭及个人生活带来的福祉。要说起来呀,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现在我就选取我感受最深的三个方面来谈谈,叫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吧。

      一、住房的变化,那是从地上到天上

    40年前我家住在沈河区大南街一段26号,是个平房,有16平方米,与亲属同用一个厨房叫一明两暗的屋子,从中间进去直对厨房,一左一右各一间房子,左边的是我家。那时屋地很潮,也没有铺地砖,逢阴天下雨地面湿湿的。住的是火炕,用土砌出来的,靠炉火烧炕取暖做饭。有时天气刮南风炉子不好用,风道不通畅,烟从各个角落冒出来,呛得一家人直咳嗽。冬天仅靠炉子取暖是不够的,就在屋地中央立起一个“站炉子”。炉子上面支起炉筒子,在空中拐个弯儿,从玻璃窗的最高处割开一个圆圈儿捅出去,起到排烟的作用。快到春节的时候还要把烟囱卸下来,拿到院子里把里面的灰倒出来,否则烟道不畅。在不足3平方米大的小厨房里是一东一西两个地炉子,炉子需先用纸,再用木材用煤点燃,用来烧水、做饭、炒菜。那时候我的手永远是洗不干净的,手指纹理里总是黑的,因为每天都在接触煤。更麻烦的是,在入冬前,家家都要打煤坯。因为国家定量供应煤,买不到优质煤块,买到煤粉以后要到稍远的地方挖黄土,或者花钱买黄土。把煤与黄土再加水混合在一起,用一个叫“煤坯框”的工具装进去,再用手拍实,然后把框拔出来,再去拍下一块。在马路边儿一字排开,晚上还怕行人踩上,就用碎的纸一块儿一块儿贴上。等一两天后煤坯稍微硬实了,就逐块的把它立起来,摆成锯齿形或迷宫形一块儿紧靠一块儿。真有人不小心碰到了,整个一片煤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一块倒下去,弄得我们很心疼。晒个五六天后完全干了,就一块一块的搬回家垛起来,要用一年的时间。那时候我们家是4口人,我的婆婆帮我带孩子,和我们一起生活,全家挤在一个炕上。那时的房子举架矮,我记得姐姐帮我弄了一台电视机票。安上后天线扯不开,又把电视机退了。冬天到来的时侯,要做各种准备工作。为了保暖,还要把窗子从外面钉上塑料布。有时门上还要堵一个棉门帘。还要储备好越冬用的白菜,萝卜。我家人口不多,但要买8百斤至1千斤的白菜,20多斤萝卜。渍上1缸酸菜,腌上1小缸的咸菜。这样就把过道儿和厨房摆的满满的,走路都要侧着身子。严寒的冬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用斧头砸门口的冰。因为屋内外温差大,一个晚上屋内的热气在门口聚集成冰不砸是打不开门的。到了夏天,室内不通透,凉风吹不进来,屋子里很是闷热,每个人手里都拿一把大蒲扇喘着热气,到半夜都睡不着,或者干脆到院子里铺块板子,睡到半夜再回到屋里。麻烦的是雨季,房顶防水不好,说不上哪儿漏,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有时候同时摆几个盆儿接水。遇上大雨,院子里的水排不出去,走路都十分困难,现在想想住平房真的是很艰苦。自改革开放后,我家的住房条件一步步改善。沈阳市政府大刀阔斧实施棚户区改造,我们是受益者。我们先是搬到了一个35平方米的一室一厅一厨的房子。屋里有暖气,烧的是煤气,再也不用为劈材、打煤坯忙活了,再也不用为保暖操心了,我的手从那时起,洗出了本色。

    后来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单位给我家分了一套78平方米的住房,2室2厅的旧房子,虽然楼层高了点,是在八楼,但是我们每天爬上爬下,很是满足。改革开放40年来,沈阳不停的拆旧房,建新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住房制度改革后,我们把单位分的房子买下来,我们自己成了房子的主人。到了快退休的年龄,我们家把原来的房子卖掉,又加上了积蓄在市中心八一公园附近买的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新房。是个高层,我们选了32层。往下一看,八一公园、市府广场、皇姑、和平、铁西都尽收眼底。没事的时候。我们就站在楼上看风景,想想真是高兴啊,我们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

    二、交通工具的变化,是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40年前家里有自行车的都还很少,我很幸运我家有一辆自行车,但是只有一辆。我爱人上班远,他就坐公交车,我骑自行车。那时的公交车车辆很少,间隔又大,说不上多长时间来一辆。遇到阴天下雨,或者冬天下雪干脆挤不上去,还得等下一辆。那时没有出租车,有急事就得骑自行车。我的自行车还是个式(女式)的,上下车方便,好几个怀孕的同事都找我换车。那时我的单位在红旗广场附近,路途需要半小时,虽然也不近,但能保证准时上班不迟到。记得怀我女儿五个月的时候过一个路口儿,赶上绿灯我没下车,被一个闯红灯的男孩儿撞倒在地,我顿时觉得肚子里翻江倒海。那男孩儿很善良,陪我到附近的沈河妇婴医院做了检查,又把我送回家,晚上他和他母亲还带着两包点心到我家来看我。我女儿两岁半后就上单位的幼儿园,幼儿园在和平区五经街,每天坐在我的自行车后座上风雨无阻。特别是严寒的冬天,大人孩子都特别冷,我的母亲就给孩子做了一个宽松的半截儿的大棉裤给孩子套上挡了不少寒风。孩子坐在后座上两只小脚蹬在后车轴两端的只有一寸长的螺丝上,稍不小心就蹬空。一次孩子穿凉鞋后脚跟卡在后车圈上,被车辐条硌出了血,把我心疼的够呛,好在没有骨折。我家从大南搬到和平区马路湾后孩子正上朝阳一校一年下半年,她不爱转学,就独自一人乘公交车上下学,每天我们把她送到车站,放学时再到车站去接她。一次天黑她在车上睡着了,坐过了站,我没接到,就赶忙打电话到乘务室问是否捡到孩子,等我回来我的孩子已经到家了。原来她到马路对面乘车返回来,自己走到了家。没想到改革开放后,私家车在特别短的时间内就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女儿有小孩儿的时候他们先是买了辆铃木,过几年又换了吉利,再过几年又换了宝马,一步一个台阶,车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小孩儿出门儿都是爸爸妈妈开着车,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是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啊!

    三、老年人的变化,是从未有过的健康快乐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福祉每个人都是感同身受的,尤其是老年人体会最深。生活在沈阳市的老年人体会到最幸福,最温暖,最感动。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已经实现了14年连涨,我的一个同学常开玩笑说:春眠不觉晓,快乐自己找。天天要开心,月月领老保。这不是天下最美的好事吗?坐在家里有人发钱,每年还连续涨,过去都是不敢想的。医疗保险使老人有了保障,今年市政府又给每人增发了医保金,增加到4百多元,日常买个小药儿足够了。遇到大病住院启动医保,自己只花个零头儿。有政府做保障,那种因病致贫,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年龄大的长寿老人每月还有补助金。老人到公园、博物馆是免票的。60岁以上的老人乘车是半价,70岁以上的老人乘车免票。地铁开通后,有的老人在里面坐了个来回儿,感受沈阳的建设成就,那是从心里高兴啊。老人生活有了保障,闲心也多了,各种老年大学爆满,晚上凡是有广场的地方就有大妈跳舞,不乏也有大爷参与其中。对老年人关心最多的是基层社区,他们成立了日间照料站,家中无人照顾的老人可以到日间照料站呆上一天,等孩子晚上回来接走。许多社区安排各种活动,唱歌儿,学书法,打麻将,老人们流连忘返。在政府的帮助下社区设立了老年人食堂,60岁以上10元,70岁以上7元,价格便宜,保证吃饱。难怪沈阳老年人都挺长寿呢。沈阳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城市,老年人占城市人口的24.3%。因为生活在沈阳的老年人每天像是在天堂!

此文系姜枫口述,王义鑫整理。王义鑫:致公党沈阳市于洪区支部主委,姜枫为王义鑫亲属)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