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切实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沈阳振兴发展直道追赶、弯道超车、换道引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注重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着力破除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切实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要有新突破”,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殷殷重托;“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四个示范’,在助推辽宁振兴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先锋”,是省委对沈阳未来发展提出的殷切期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作为责任所在、情怀所在、价值所在,进一步增强机遇感、使命感、紧迫感,积极主动投身到专项行动之中,全面行动、全员参与、全力推进,迅速在全市上下掀起拼搏实干的热潮,不断增强重塑辉煌、重振雄风的志气、骨气、底气,全力以赴争先进、争一流、争排头,抢机遇、抢项目、抢资源,拼胆略、拼意志、拼业绩,努力走好新时代沈阳振兴发展的赶考之路、奋斗之路、光荣之路,不断创造英雄城市的更大荣光。
二、重点任务
聚焦“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发展再提质”,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一千亿元、人口规模突破一千万人。
(一)在推动思想解放上实现新突破。聚焦加快形成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坚持全员参与,认真在思想深处查摆,是不是存在思维停滞、不愿思考,对方向性、战略性举措缺乏深度谋划,“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情况;是不是存在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空话连篇,习惯于空喊口号、热衷于搞华而不实“花架子”的情况;是不是存在等靠观望、不讲效率,自甘躺平、不思进取,凡事等部署、习惯听安排、落实磨洋工的情况;是不是存在颐指气使、不愿服务,“官气”十足、“衙门”作派的情况;是不是存在拈轻怕重、不敢斗争,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挑战就回头的情况;是不是存在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的方法路径上,理念落后、知识欠缺、本领恐慌的情况;是不是存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深入、不全面,不作为、乱作为,政绩观扭曲的情况;是不是存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中,对其政治性、专业性、引导性、系统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顾此失彼、统筹不力的情况;是不是存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被动应付、简单照搬,打折扣搞变通、不重实效的情况,等等,切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着力推动思想真解放、深解放、大解放,全力争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拥抱新时代、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敢于斗争、担当作为,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表率。
(二)在产业转型上实现新突破。聚焦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实施高质量先进制造业行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围绕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护链,培育壮大潜能产业,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推动本地配套率逐年提高。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谋划高质量项目群,力争2022年项目投资实现“2”字打头的两位数增长。强化数字赋能,倾力发展数字经济,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提升数字社会治理水平,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力争到2022年年底新建5G基站1.2万个。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服务型、流量型、总部型经济。在绿色低碳发展、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上为全省作出示范,着力打造数字沈阳、智造强市。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聚焦“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要求,以制度创新为牵引深入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到2022年年底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全程网办”,100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实现“都市圈通办”。加强法治沈阳、信用环境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大力助企纾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用能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到2022年年底市属国有企业整合至10家以内。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大改革试点推进力度,深化金融财税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四)在加快创新驱动上实现新突破。聚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技术饭。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以高水平建设浑南科技城为引领,构建“5+4+7+N”重大创新平台体系,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提高科技型企业年增长率,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力争到2022年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500家,全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40%以上。激发创新人才活力,以风景、人文、时尚为元素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以平台、环境、新经济为重点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构建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舞台。
(五)在提升城市品质及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聚焦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实施高品质城乡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高标准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抓好城市“35个核心板块”规划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开精细化管理,推进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行动。谋划实施“一枢纽、四中心”行动方案,提升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六)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做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压茬推进中心镇建设,努力建成一批特色小镇、专业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实现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步伐,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七)在文明创建与文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聚焦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以深化文明创建为牵动全力推动城市转型。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打造英雄城市品牌。实施重大历史文脉研究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历史沈阳、文化沈阳、山水沈阳建设,打造中华文化地标。加强文化产业链建设,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打造“百馆之城”和“书香沈阳”,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办好系列文化活动。
(八)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聚焦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重点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严格执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培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构建全域生态保护格局,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大力实施“造林、护田、守湖、增草”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沈阳从工业文明时代装备制造的“优秀生”蝶变为生态文明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
(九)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聚焦打造东北最优的国际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以扩大内需为基点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将沈阳打造成为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促进区域协同联动,加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良性互动,构建海陆空网“四位一体”的通道体系,创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争创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推进沈阳港多式联运中心建设,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创新提升,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十)在民生保障及改善上实现新突破。聚焦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打造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平安沈阳等品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国家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和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试点建设,提升防汛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
(十一)在加强基层治理上实现新突破。聚焦打造有温暖、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的幸福城市,以践行“两邻”理念为引领全力推动社会转型。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推进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工程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零疫情社区(村)和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十二)在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聚焦提升政治能力、涵养斗争精神,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更大力度管党治党。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两个确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树牢正确用人导向,大胆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干部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大力强化斗争精神和务实作风,决不能把“说了”当成“做了”、“发文了”当成“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当成“问题解决了”、“任务分解了”当成“工作完成了”。持续加强正风肃纪反腐,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推动“两个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方法步骤
(一)学理论、补知识、提能力
1.学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
2.补知识。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及时补充市场经济、科技、法律、金融、数字经济等新知识,注重学习思考,更好地淬炼思想、锻造观念、引领方向、启迪智慧、凝聚力量。
3.提能力。加强政治历练、注重实践锻炼、强化专业训练,不断提升干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具体行动的能力,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沈阳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
(二)摸底数、查短板、找原因
1.摸底数。充分认清自身所处历史方位,深入了解发展基础,全面掌握现实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账目全、数字准。
2.查短板。全方位梳理各项工作差距,重点查清找准营商环境、产业发展、扩大开放、创新能力、县域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3.找原因。围绕思想观念、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认真分析问题成因、深层矛盾。
(三)立方向、抢机遇、扬优势
1.立方向。聚焦国家及省赋予沈阳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坚持择高而立、向上而行,找准追赶标杆、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
2.抢机遇。牢牢把握国家政策机遇、绿色变革发展机遇、装备制造业转型机遇、区域合作战略机遇、对外开放合作机遇,有效破解影响振兴发展的瓶颈制约。
3.扬优势。围绕战略区位、资源要素、产业基础、科创文旅等方面,进一步找准优势、挖掘优势、创造优势,在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四)明重点、抓关键、定路径
1.明重点。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在振兴发展大局中承担的职责使命,进一步细化实化从哪里突破、怎样实现突破的重点任务,一以贯之抓好落实。
2.抓关键。找准制约振兴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环节,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有序开展。
3.定路径。针对重点工作制定任务书、路线图、责任状、计程表,建账、立账、对账、算账,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工作步步深入。
四个步骤统一推进、整体实施、不分先后,全市各个方面要于2022年1月31日前,形成问题清单、目标清单、措施清单。清单为开放式,不局限、不封口,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先锋”的要求,坚持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务实管用的新举措,努力推出富有特色的新亮点。从2022年1月开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每月开展阶段总结;全市将在年中召开点评会议,年底召开总结大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沈阳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新伟,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吕志成任组长,每月听取一次情况汇报,对重大问题、重点工作实行专班专人推进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分设综合督导、宣传发动、工作指导、绩效考核四个工作组。同时,围绕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设立12个工作推进小组,负责制定方案、完善政策、推动落实、总结交流、工作汇报等。
(二)层层压实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将抓好专项行动摆在重要位置,健全工作机制、绷紧责任链条,形成条抓块保、上下协同、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各级“一把手”要躬身入局、主动作为,按照工程化实施、项目化推进、精细化操作、清单化管理的要求,带头谋划思路举措、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率下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勇于担责,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细化措施、改进工作,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
(三)强化督查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注重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实地督查、暗访督查、“点穴式”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落后单位开展专题督查、挂牌督查。健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将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工作效果明显、取得突破进展的公务员集体进行及时奖励,对真抓实干、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优先评先选优、提拔重用,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严肃追责问责。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作用,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四)营造浓厚氛围。全面抓好宣传发动,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等平台阵地作用,对专项行动的意义、目标、任务和成果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促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积极选树正面典型,围绕涌现的先进典型,策划推出系列主题宣传,切实把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沈阳的崭新城市形象立起来树起来。
CopyRight 2012-2016 中国致公党沈阳市委员会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常德街8号
电话:024-22892408
邮编:110003 E-mail:zgdsys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