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自身建设>理论研究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状况及对策
发布:于波 日期:2016/01/11 来源: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沈阳市个体工商户达到199213户,私营企业达80043户,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235万人以上。个体、私营经济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一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市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二是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全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和支撑县域经济的主体。全市大部分县(区)财政收入的50%至60%来源于个体、私营经济,个别县(区)达到了80%以上。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

    因此,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民经济繁荣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阶段性特征突显,呈现出复杂的经济文化心态,其意识形态状况也比较复杂。我们可以认为非公经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作为先富起来的非公经济人士,其思想意识极为活跃开放,言行举止对社会的影响力极大。只有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加强和创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化解其中的矛盾和障碍,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新的时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那么,当前,我市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到底呈现什么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在强化沈阳市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中有所突破和作为?这里仅作初步思考与探究。

一、当前我市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的基本状况
  当前,虽然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思潮涌现,各种观念交织,但是,非公经济人士思想认识整体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其意识形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思想上认同我国现阶段政治体制

非公经济人士整体上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现出对党忠诚,听从党的安排的高度政治觉悟。

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一批非公有制企业由流通领域开始向生产领域转变,朝着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为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最突出、最活跃、最有生机的经济增长点。

    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状况及原因看。第一,思想情绪有“赞”也有“怨”。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多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长期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拥护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他们对一些新出台的税收政策、法制措施和政策法规的认识理解上存在偏差,因而产生抵触情绪。第二,思想动态由“乱”到“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初期,他们对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认识不足,心存疑虑,怕政策变,对自己的经营目的、方针不明确,缺乏自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非公经济的政策不断调整使得他们的意识形态趋于稳定。第三,政治热情由“冷”到“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初期,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认为自己从事的是经济工作,对政治不甚关心,一般不愿涉及政治活动。随着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在政治上必然有所要求。他们自发地组建民间社团,作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党和政府部门联系的载体,积极赞助教育、文化、体育等公用事业,树立新的社会形象,要求进入人大、政协及工商联组织,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二)承认党在现阶段的工作,支持反腐倡廉

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取得的成果和为推动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成绩是持肯定态度的,对中央大力反腐是高度赞扬的。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非公经济企业员工队伍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非公经济人士及其广大职工在对待政治信仰、信念、信心的态度上与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相一致。据统计他们当中有70%的人士明确表示信仰共产主义,86%的人士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或民主党派,对党在现阶段的工作表示支持,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反腐倡廉充满信心。

但我们发现非公有制经济中不少企业成立了非公经济党组织或党支部后。呈现出一部分有组织、有活动、另一部分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时紧时松,没有形成制度化,落实不到位。有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为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目标和利益追求有着较大的差别,一些人还认为,作为非公经济企业,只要能够照章纳税,遵纪守法,为本地区经济做贡献就行,意识形态工作可有可无。因此,在我市整个非公经济群体中意识形态及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不大。

(三)行动上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意识表现肤浅

表现在非公经济人士虽然能知善行善,义利兼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达则兼济天下”的宽广胸襟。但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形式、领导体制、管理方式、人员构成方面与国有经济不同。劳资关系主体双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利益趋向”、思维视觉差别很大,其意识形态思维较难引起共鸣,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想的是如何多干活,多拿钱。体会不到提高自己思想水平和个人素质对自己及企业发展有什么好处。所以,在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群体中开展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往往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法制观念淡薄、理想与现实矛盾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目前我国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在宪法中得到认可,但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制度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完善。许多非公经济人士法制观念淡薄,迫切需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法制环境。

我们了解到非公经济人士起初创业都充满干劲,期待通过企业发展实现人生抱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信念开始受阻。主要表现在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下降,认为地方党委、政府在为服务经济发展、落实国家政策、优化经济环境上说得多、做得少。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人才难招、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等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逐渐对企业发展缺乏信心,甚至对企业的前途表示担忧,从而出现了许多不讲诚信的现象(如在产品质量上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短斤少两,在信贷还款上拖欠银行贷款、逃避银行债务,还有偷税漏税、违法经营、拉拢行贿等现象)。一方面,他们十分期待政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公平竞争,政策阳光、公开、透明,切实维护好自身权益。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多种途径为自己提供便利、走捷径,拉拢行贿,哪怕是正当的依法依规办事,也要拉拉关系,希望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因此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有的企业不讲诚信经商,违法经营;有的企业私有财产得不到法律保护。这些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许多非公有制经济的业主也希望政府通过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各界人士提高法律意识,做到合法经营和寻求法律保障,进一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

(五)在履职尽责上存在着责任与作为失衡的矛盾

许多非公经济人士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大是大非面前能认清形势,在大灾大难面前敢于担当,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热心参加公益事业,如修桥铺路、捐资助学、扶危济贫,为社会主义建设、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非公经济人士虽然认识到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树立良好社会公众形象,但考虑到个人利益和能力的欠缺,使其在做好事、做善事的同时,又感觉力不从心或有无奈之感,或是在环保、职工社保等方面心存侥幸,进行偷排和瞒报,或是在经营和营销产品时不择手段,谋取非法利益。此外,还有个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把代表、委员当成身份和荣耀而非责任,不注重自身社会形象,参与黄、赌、毒等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不关心民生疾苦和政策改良,一不积极为政府建议谏言,提交提案、议案,二在任职期间不履行职责毫无建树。
  
(六)新老非公经济人士在意识形态上区别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老一辈创业者到现在以7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非公经济群体(包括“富二代”)进入到了非公经济领域。三十多年的时间间隔,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个人追求不同,非公经济人士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很大区别:老一辈非公经济人士关心政治,有较强烈的政治诉求,能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的工作,排忧解难。同时,由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接受新事物速度较慢,甚至对一些新理念还不能接受,喜欢凭老经验、老习惯办事,稳扎稳打;遇事较倾向于拉关系、走后门。而新一代非公经济人士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尤其是80、90后,绝大多数都接受过大学教育,甚至出国留学归来,希望能快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但他们对政治关注度明显下降,偏好于向网络、媒体了解信息和传播信息,政治诉求不强,对社会职务和荣誉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有些年轻的非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履行代表、委员的职责认识模糊,很少有人提议案和提案,政治素养较低。

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策略

    基于以上几点问题,我们不难看出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有其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这与工作机制欠缺、社会环境不优及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有关。如何发扬其积极因素,遏制其消极因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呢?

   (一)必需须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我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壮大党的群众基础。

今年5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是三大统战对象之一,要培养其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造就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由此可见,非公经济人士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壮大党的群众基础有着深刻影响、深远意义。特别是非公经济提供了绝大多数社会就业岗位,通过意识形态工作构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用符合国情、符合党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意识形态影响员工。
    2.有利于促进“两个健康”。

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与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相辅相成。作为意识形态,对非公经济和非公经济人士而言,具有方向性、规范性、指导性的重要作用。从方向性来说,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义利兼顾、致富思源、扶危济贫。从规范性来说,就是要在依法办事、诚信经营的框架下创造财富。从指导性来说,就是要建立符发展潮流又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的企业管理制度、产品(服务)质量标准。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对地方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非公经济人士意识形态水平的提高。

非公经济人士意识形态和思想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水平高低,目前,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党建指导员承担。他们来自有实践经验的政工干部,素质好有敬业精神。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有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兼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参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并提高功能和效益,着力点不在维持一支庞大的队伍,而在提高非公经济人士的素质。这就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应该具有经济、管理、道德、心理等多学科知识。因此我市非公经济思想政治工作者整体素质需要不断的提高,实现技术手段和队伍结构的现代化和技能化,才能适应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利于非公经济人士意识形态水平的提高。

   (二)要明确责任,完善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

1.建立党委和统战部门的非公经济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要纳入党委和统战部门的工作计划,明确专人负责,专门研究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将市工商联、团委、妇联、工会、人社等有具体工作接触的部门与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党的宣传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全部纳入联席会议。
    
从开展非公有制经济意识形态工作的机构看,工商联是党领导下的以统战性为主,兼有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桥梁。我市党和政府把做好非公有制经济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赋予工商联,在政治上,肩负着广泛团结、教育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养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非公经济队伍的重任;在经济上,肩负着通过积极引导和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职责。双重任务,双重职责,对工商联工作提出的要求就是统战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寓统战性于经济性之中,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共青团组织和妇联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先进青年和妇女的群众组织,也是党组织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广大青年和妇女人士的桥梁和纽带,负有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青年和妇女中通过开展意识形态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贡献的职责和任务。

2.努力搭建平台,健全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新举措。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和帮扶服务机制。将非公经济意识形态教育培训纳入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培训计划,把握导向、注重规模、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把为非公经济做好服务纳入到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制度化、责任化,注重问效和问责。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工作难度较大,在工作中必须找准一个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心怀“中国梦”,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遵守经济规律、维护市场秩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坚持职业操守,当好员工的榜样、当好同行的标杆、当好正能量的代言人。与此同时一要搭建好教育引导平台。其中法制教育平台,要在非公经济领域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和各级政策宣传活动,主动把法律知识、政策信息传达到非公经济领域;公益活动平台,创新创优机制,聚力整合,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树立典型平台,要坚持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创优典型评选活动,并根据非公经济人士所作的公益事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设立相关荣誉,引入倡议制和承诺制,引导先进典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以点带面,扩大辐射面。二要搭建党建工作平台。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环境。当前全市各地都成立了非公党工委,符合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都成立了党组织,但由于非公党工委缺编制、缺经费、缺场地,没有足够精力开展工作,使得非公经济党组织工作失于管理和指导,其作用没有最大发挥。对此,首先要把基层非公党工委规范化建设纳入地方党委工作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其次要优化党组织活动,地方党委要为非公党工委开展活动提供更大空间,加强非公党工委对非公经济党组织的领导和督促,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优化我市非公经济意识形态领域环境,扎实做好具体工作
    1.要灵活运用、讲求方法,优化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环境。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意识形态领域健康成长,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寻找一条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意识形态工作途径。因此我们不仅要广泛开展政治教育,让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认识,加深对党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的学习和了解,进一步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关经济、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政治教育的成果真正喜闻乐见、入脑入心,落到实处。

  在非公有制企业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同非公有制经济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要掌握“粗粮细作”、“浅入深出”这两种方法。什么是“粗粮细作”,就是要把那些简单的、单一的,过去经常使用的听报告的方式加以改造,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让人们能接受,真正做到喜闻乐见,最终以达到效果为目的。譬如“关爱员工,实现双赢”、“党旗在我心中”、“民营企业文化论坛”等活动的开展,就是近年来很多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至于“浅入深出”,就是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搞照抄照搬的、公式化的,做到从关心到感动,从感动到升华。比如在培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等社会活动方面,有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就开创了以“义利兼容,互利互惠”为理念,以开发式扶贫,走共同富裕道路为特点的光彩事业。

目前,我市乃至全国经济环境不景气直接影响非公经济人士对党委、政府的信任,直接造成其意识形态上的波动,特别是经济环境不安全感、企业无归属感。因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抓好抓实,尤其是要下大力气整治乱执法、不作为,特别是要扭转政府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个人执法情绪化的现象。在制定地方政策和执行国家政策时要广泛听取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真实向上级反映政策与企业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如社保基数太高,残疾人基金缴纳标准逐年提高企业很难承担;环保指数过高,企业很难达到等等),在执行政策和保障非公经济利益上取得最大公约数。加大公示力度,将职能部门的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2.要大力树典型、选代表、学模范,用心做好政治安排。

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培养,这是加强他们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措施。一是强化教育培训。采取自办、联办、选送学习、知识讲座、党校培训等形式,提高他们政治理论素养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组织参观考察,进行形象教育。组织他们到国内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在横向对比中寻找自己的差距,克服自满情绪,激励创业和与时俱进精神;三是正面宣传,典型引路。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代表中评选出劳动模范、光彩事业典型、纳税大户等,造就一股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思想政治氛围;四是关心他们进步和政治安排。通过政治安排,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参政议政和参与社会事务监督管理的广阔天地。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实力的增强,选好代表人士,求得社会地位和公平的环境,做好政治安排,是一部分非公经济企业和代表人士在政治上的必然要求。因此,给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相应的政治待遇,拓宽其参政议政的渠道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而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其代表人士的影响和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整个非公有制经济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鉴于此,培养、选择、造就一支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领导,与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典型代表队伍,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在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工商联等组织中吸纳一定数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并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增加比例,进而通过他们去影响和带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使其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管遇到什么突发事件都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与党和政府风雨同舟,和衷共济。

同时,必须防范杜绝个别非公经济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委员将政治身份当作办事和跟官员接触方便的通道,而不是为民发声、建议谏言的平台。必须做到两个“一定”:“一定要走程序”。“凡进必评”,凡计划作政治安排的非公经济人士必须事先进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到事关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安排(行业商会、协会主要领导成员)、荣誉安排上。通过“凡进必评”来增强非公经济人士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自觉意识。“一定要作要求”。必须对非公经济人士履行职责作明确规定,特别是在调研、反映社情民意、撰写提(议)案上有考核有要求,创新代表、委员、常委、执委管理办法,建立考核制,未达到标准则予以清退。通过从严管理增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敏锐感和社会责任感。
    3.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

    抓住切入点,加强针对性。切入点就是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意识形态思想。我们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摸准他们思想跳动的“脉搏”,摸清他们在想什么,在急什么,在难什么,在盼什么,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和合理要求,为他们排忧解难,维护他们合法权益,才能产生强大的共鸣。与此同时理顺机制,建立载体。建立规范有序、运行有力的非公有制经济意识形态工作的网络体系,必须实行有各级党政、群团组织、工商联紧密配合的非公有制经济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要在员工较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团、工会、妇女组织,建立健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网络,做到齐抓共管。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赋予工商联必要的工作手段,保证充分履行职能;同时要在全市范围内加快建立乡镇分会、街道分会、市场分会、同行业商会等组织的步伐。各级组织要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主动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列入总体部署中去,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团及妇联组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明确任务,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开展活动。通过这些组织,采取开会办班,观摩交流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组织他们参观学习、相互交流,聘请经济专家、法学顾问、企业名流搞好言传身教,对他们进行广泛深入的爱国、敬业、守法、奉献教育,以帮助他们尽快提高素质,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识形态工作,要通过象光彩事业那样的载体,寓思想政治工作于活动之中,在捐资助学、扶困济贫、希望工程等活动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影响,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先富帮后富,回报社会,回报人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非公有制经济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积极力量。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成长同样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教育。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认真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着眼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两个健康”,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进行非公经济意识形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把握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方向与途径,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市场驾驭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进而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通过深入研究我市非公经济领域意识形态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我市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和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使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群体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