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参政议政>提案发言
关于加强数字农业建设,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布:致宣 日期:2012/05/07 来源: 

    数字农业指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可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科学有效决策,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一、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做强县域经济两条主线,沈阳农业经济总量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2011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006万亩,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沈阳在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正在向农业强市迈进。

    农业强市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基础,而数字农业正是现代农业的首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沈阳市数字城市建设逐步实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数字农业的发展尚未起步,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在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传统媒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要。遍布全市的广大农民对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专家指导、病虫害诊断等的普遍性、经常性、快捷性、直观性、交互性需求与相对不足的农业科技人员、农业推广人员形成了鲜明对比。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更新进步,虚拟化和空间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农业领域对农业现场数据信息的及时获取和三维空间表达需求逐步增加,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现有的技术水平又形成了制约精准农业发展的最后一百米的瓶颈。将物联网技术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农业领域,已经成为农业领域工作者的迫切需求。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数字化是我们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农业信息数字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数字化建设,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从决策支持、生产发展、农民需求、社会稳定四个因素考虑,发展数字农业势在必行。

    二、对策及建议

    加强数字农业建设,对加快沈阳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力度,提高农业领域的信息化科技水平和应用普及程度,推动农业及相关产业经济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车道上实现快速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农业生产业者提供一个共享的农业展示、生产指导与分析决策平台,对于现阶段沈阳市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目前沈阳市农业发展水平,数字农业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建设沈阳市农业三维GIS平台

    数字农业的核心是建立农业地理信息系统。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和展示,进而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在农业生产与管理中, GIS平台可以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管理、农业资源动态监测等功能,为农业的生产、区划、管理和决策等提供服务。

    建设沈阳市三维GIS平台,同时采用物联网技术、模拟现实技术和遥感技术,可以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直观反映、综合分析、科学评价和有效管理。针对农业生产地域广、种类多、情况复杂的特点,对农业资源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与显示,真实、直观、动态地再现生产区域、种植分布、气候环境等信息,科学指导生产;针对农业区划、农作物种植比例调整、农业产量预测、防灾、防病、防疫等决策需求,建立以气候环境、作物信息等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产量评估和环境灾害、病虫害、重大疫情等的监测预警,有效进行疫病防控,合理调整农业区划和种植比例,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安全绿色和有效宏观调控。

    在沈阳农业三维GIS平台上,可整合全球定位系统、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灾害预警系统、病虫害及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等,为生产和决策服务。

    (二)建立沈阳市农业信息资源云计算中心

    云计算是利用因特网技术将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整合成以大规模、可扩展的方式对多个外部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在云计算的模式中,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并不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并不存储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访问这些服务。云计算有经济性、灵活性、共享性、独立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特点。

    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基于云计算的强大功能和特性,利用现有的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和基础数据库,建设沈阳市农业信息资源云计算中心,可以促进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推广服务部门、生产者、加工企业、销售商等方面的广泛合作,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专业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利用,为全市数字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低成本、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服务内容可以包括:宏观决策、生产管理、监测预警、信息存储、信息查询、科技服务、教育培训、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涵盖农业生产各个领域、产加销各个环节。

    (三)实施设施农业智能监控示范工程

    设施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形式之一,设施农业的规模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2010年,沈阳设施农业总面积170万亩,总量和规模均列全省首位,其中,日光温室面积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现阶段沈阳设施农业的战略性举措是转变发展方式,即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实施温室智能监控示范工程,正是实现上述战略性举措的有效手段,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的前导和引领作用,对加快沈阳乃至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沈阳市农业的整体形象和在全国的影响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温室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现设施农业种植环境参数的远程实时采集,并以种植技术规程为标准触发相应的控制,实现对设施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调控,并为农业远程诊断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时显示采集到的各种监控数据,并以图形、图表的形式进行直观表达。

    2、利用智能分析系统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将实时采集的数据生成用户需要的实时趋势图及其他统计分析结果。

    3、通过监控数据的实时分析实现温室生产智能化控制——对采集到的环境参数进行分析,按照生产规程实时调整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的水份、养份,使温室环境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要求。

    4、支持短信通信平台,用彩信、短信的方式传递温室监控数据,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5、支持数据的自动获取和无线传输,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执笔人:王昕)


上一篇 | 下一篇